众晨星为您提供的参考文稿:
尊敬的老师、同学们:
今天我站在这里,想和大家分享一本让我灵魂震颤的书 ——《国之脊梁》。当我打开这本记录中国科学家百年奋斗史的著作时,眼前浮现的不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一群用生命点燃文明火炬的人。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 "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",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:民族脊梁,是无数人用生命接力书写的史诗。
一、历史褶皱里的火种
书中科学家们大多经历过山河破碎的苦难。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收到父亲 "当青春然而归" 的纸条时,不会想到自己会在五年软禁中写下 5 万页科研笔记;程开甲在英国听到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时,不会想到自己将在罗布泊隐姓埋名 20 年。这些选择让我想起敦煌守护神常书鸿 —— 放弃巴黎艺术殿堂,用画笔与风沙对抗。他们在历史褶皱中寻找火种,将文明传承的密码捧在掌心。
二、苦难中的文明抉择
当王淦昌在青海高原用算盘计算核爆参数时,当于敏在 "百日会战" 中带领团队用计算尺推演氢弹构型时,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完成了最尖端的突破。这种 "土法上马" 的智慧,让我想起林占熺教授在福建荒山培育菌草的场景 —— 用野草改写生态密码,用科技叩开脱贫之门。这些抉择背后,是守护文明的坚定信念。
三、原始工具的尖端突破
书中最震撼的是绝境中的创新勇气。李四光在太行山上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时说:"石头不会说谎,说谎的是人的偏见。" 这种精神在科学家们身上闪耀:用算盘算出核爆数据,用计算尺推演氢弹构型,用野草攻克生态难题。他们证明:科学精神的本质,是面对未知时的无畏探索。
四、创新传承的时代坐标
站在 2025 年回望,科学家们的精神仍在指引我们。嫦娥六号的数据让我想起欧阳自远 40 年绘制的月球地图,"奋斗者" 号深潜让我想起汪品先的 "深海报国"。这些传承揭示:国之脊梁是代代相传的精神谱系。竺可桢临终前的气象日志,最终汇聚成推动文明的磅礴力量。
五、平凡中的文明力量
合上书本,两个画面在眼前交织:1964 年罗布泊的蘑菇云,那是邓稼先们用生命换来的尊严;2025 年杭州亚运会的量子通信之光,不仅是科技的进步,更是民族精神的觉醒。这本书教会我们的,不是英雄崇拜,而是将个人命运融入时代洪流。
最后,让我们记住程开甲院士的话:"科学无国界,但科学家有祖国。当我们触摸真理时,别忘了窗外还有亿万人在等待答案。" 愿我们都能从书中汲取力量,让青春成为民族复兴的脊梁。
谢谢大家!
1.PPT模板中的文字、图片、音乐都可自己编辑修改
2.PPT模板可手动控制速度,也可自己修改播放速度
3.PPT模板需点击播放,且从第一页开始播放才有音乐(或者按快捷键F5进行播放)
4.PPT更多展示效果,可在“众晨星”抖音号(621545258)查看
5.【会员首次下载】购买好会员后,如提示不能下载,请退出登录一下,点我的里面的退出登录,然后重新登录就可以下载了。
客服1:15395736380(同微信)
客服2:15325310356(同微信)
文档价格:¥20.00
应付金额:¥20.00
支付宝支付